一见红尘惊—洛阳

(2004-7-16)


千年古都
    
  洛阳,九朝古都,地理位置基本上是“居天下之中”,可以四方入贡道里均”,因此,洛阳不仅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帝王理想的建都之地。她的享誉世界的石窟、佛教祖庭白马寺、韩愈墓、关羽首级葬地关林、刘秀坟等,似乎每一寸土地下面都掩不尽的历史,道不尽的过去。
    
  洛阳最大的财富是历朝历代留下来的古建筑、古石刻、古陵墓,因为这些是洛阳文化的根基。而她的市花——牡丹,更是中国的国花。那么一番历尽沧桑而独自雍容的华贵,让每个目睹其芳容的人为之赞叹,为之惊艳。
    
  怕了那繁花迷了眼睛,选择在这样萧索的季节来到这个城市,漫步于这个城市的一角,紧张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周围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一张张脸庞快速经过,消失,在这样清晨的时刻,忽然间很喜欢这场景,喜欢这样可有可无的参与。
    
  风吹起了我的长发,毕竟,已是残秋,很能衬托现时的心情。这是一座不算陌生的城市,曾经在这个城市走过,因为那时年少,恍惚间,所有的场景渐成陌路。
    
  龙门观山
      
  没有山,一个地方就显得缺少风骨,没有水,一个城市就感觉少了灵秀。流经洛阳市的主要的河流有四条,只有伊水像她的名字一样,清纯俊秀,柔婉多姿。而龙门石窟就是背依龙门山,面向伊水而居,得山之秀,集水之灵。
    
  龙门山这一段的伊水水面宽阔,最宽的地方,看起来就像个小小的湖泊,上游还不宽,而且被河中的长长沙洲分为几缕白色的丝带,渐向下游水面渐渐开阔,形状看上去就像少女的裙裾。伊水大桥横架在这裙裾的末端,将两岸的山浅浅的连在一起。无怪乎白居易写有:“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之咏。龙门石窟主体建在河西亲水一侧的山体之上,我们就沿着伊水的右岸开始,拾级而上,观看规模宏大的石窟建筑群。
    
  龙门石窟并非一朝一代所建,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最晚的一直延续到宋代。由于时代久远而失于保护,多数窟洞和佛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龙门石窟的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尊佛像——卢舍那佛,却相对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尤其是佛像的面部保存的很完好。我们站在巨大的佛像前,他的巨大衬托着我们的渺小,但他的面容却是非常清楚。审视良久,才发现那神态其时毫无任何表情,但却又几乎可以代表一切表情,从容不迫的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好像带着怜悯与宽容,但都是淡淡的。据说,卢舍那佛的面貌就是仿照武则天的面容雕成的,能把一个人的容貌刻划到深具佛性,有那么拈花一笑的从容,真是人间的天工。《金刚经》上说:“不可以法相见佛。”但如果要给佛一个形象定位的话,我想这尊佛像真是一个很好的代表。
    
  站在西山上,向东山眺望,却见满山的青翠中掩映着一座寺院,在半山腰的雾气中浮现,就像是西天的雷音寺。一阵阵悠扬的大悲咒随风飘来,更增添了佛寺的庄严与清净。半山的高度,一水的阻隔,飘渺的佛音,薄薄的云雾,都给人一种错觉,那不是一处现实的寺院,而根本就是西方的佛国,佛家讲彼岸,站在西山的石窟中间,看东山上的佛寺,真的就有一种遥望彼岸的感觉。
    
      
  1936年,梁思成、林徽因曾经共同为当时仍属偏僻之地的龙门所折服,法国人色伽兰在其著述《中国西部考古记》中评价:“龙门造像具有艺术及技艺的优势,为别处匠师所不可及”。在夕阳的余辉中,映着那历经风沙、岁月、雨水的侵袭,而更多的是人为的盗取而使石窟伤痕累累,触目所及尽是缺失佛头、仅余佛身的佛像。
    
  龙门,令我不仅惊艳,更多的是惊心。
    
  那样的山,透着俊秀,而伊水则显出温柔,山上的佛窟与佛寺又展现出壮丽与庄严,几种不同风格的美和谐的容纳在这片景色里,掩尽沧桑,这就是“龙门山色”最吸引人的地方。
  
    白马礼佛
    
  小时候看《上下五千年》知道了白马寺。史载:东汉汉明帝刘庄梦见了西方的金人。解梦的说那是天竺,金人就是佛。高僧风尘仆仆地带回了厚厚的经书来到洛阳,并筑寺纪念,为铭记白马驼经之功,故名白马寺,这便是天下第一古刹的由来。
      
  我一直以为,其实佛在世界任何一处,在周围,在心里,无所不在而有所不在。“
      
  看见了那棵1500年的大树,默然的在这里呆了整整1500年。它是幸福的让人羡慕,至少这千年并不孤单。如果没有背后那棵树的陪伴,我不知道是否它愿意忍受这千多年的膜拜。如同在阴那山灵光寺门口见到的那两株生死树,都让我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只是感动的默然流泪。
    
  其实整个白马寺都是寂寞的。穿行不息的香火客,又有谁真的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听这里的晨钟暮鼓?出世其实很简单,入世而又要做到保持空灵的心,实在太难。
     
  人们在这里寻找着心安理得的籍慰,寻找现世的寄托,每个人在许愿池慎重的丢下一个硬币,看着它一栽头的落下去,凝视着水面,期待着浮起来。有的人成功了,开心的离去,有的人终是黯然的离开。
    
  关林怀古
      
  还记得《三国演义》中孙权杀了关羽之后把头送给曹操,曹操知道这是挑拨曹与蜀汉的关系,他不上当,而是用香木雕了关羽的身子,连头一起埋在了洛阳。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关林,也就是关帝庙。这里是我国唯一的林,庙,祠三祈合一的古迹。
    
  历来对关羽的评价多如牛毛,从民间信仰供为门神爷,到历代帝王不断对他加封,先是义勇武安王,又是关夫子,又是关帝,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将相被后世封帝的一人。历代对关羽的评价与供奉已经成了一种横跨历史的文化现象,这种由人到神的演化过程已经是历史学家研究的课题了。
    
  走进关林的大门,看到的是香火缭绕的大殿,关老爷像尊神一样被塑了金身而受人香火。虔诚的信徒将各种各样的愿望托付给关老爷老帮他们实现。我想人们的信仰是不容批评也不需做任何价值评价的,但如果能复原出一个真正的关羽,而澄清千百年来加在他,一个凡夫俗子身上种种文化附加内涵,这样是不是对关羽,一个已死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更公平呢?
    
  带着种种的心思,我们来到殿后的关羽冢前,一座巨大的圆形土堆,上面生满了松柏,郁郁葱葱的在雨中散发出沉郁的光泽。我突然不由自主的想起要围着圆冢绕一圈,然后许下一个愿望。多么自然的想法呀。生在这个世上的人,谁能没有许多的遗憾呢,有了坚持的勇气才增加了实现梦想的机会。梦想一旦实现,我们当然会感激那些我们托付了愿望的神灵,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他们的神力起了作用。

  美食路线

  到了一个地方,不领略一下当地著名的食品,简直可以说不算真正来过。洛阳也是饮食上的一座名城。汉光武帝陵铁谢羊肉汤可是出名的好喝,不论跟谁提起刘秀坟,人家往往的第一反应就是“那儿的羊肉汤好喝!”
    
  吃水席,最著名的还是老城区的狮子楼和耀耀。最著名的名菜——牡丹燕菜,据说是武则天当年吃过的,这道菜可以说代表了水席的特色,就是材料最家常,烹调最讲究,味道最浓厚,连汤带水最实惠。
    
  洛阳水席园的浆面条、小街的米皮、洛一高旁边的米线、新安烫面饺、张家馄饨、潘金和烧鸡,都是洛阳著名的小吃。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