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见闻

(2004-7-26)


   作者:zhanghvi

    和SAVDA一家在一起的日子
    女儿要去布里斯班实习,没想到定飞机票是如此简单,女儿从网上预定飞机票,只要输入自己的信誉卡号,一会就会从电子邮箱里收到航空公司发来的电子机票,把它打印出来,上飞机前在机场的电脑里将电子机票的信息输入,比如,名字,航班号,预定号,电脑就会给你出一张正式的机票,如果你英语不好或者怕自己操作不了,也可以到服务台让工作人员帮你办理。
    2003年11月28日早上5:30我们坐出租到了机场,因为把手机放到摄像包里了,所以摄像包过安检时,发出了响声,这时一个海关人员问我“YOUR BAG?”我回答:MY BAG。他便让我过来把我的手以及脚还有摄像包都扫描了一遍,然后又跟我说了什么,我正莫名其妙地看着他,琢磨他在说什么时,女儿过来了,问清了情况后,他把一个印有中文的文件给我看了一遍,我知道由于我的摄像包发出 的声音,按照规定对我进行检查,我和女儿一路都笑着,怎么这么大意,把手机放到摄像包里了。不知不觉2个小时过去了,到达布里斯班。来接我们的是一个40岁左右的房东太太(在墨尔本时朋友就帮我们联系好的,男主人是女儿实习单位的同事),她是一位金发女郎,中等身材,五官端正而富有立体感,身穿吊带背心,一条休闲裤,一双凉拖鞋,她很容易就从人群中认出我们这2个亚洲人,清澈透明的眼睛流露出友善。从她和女儿的谈话中,我知道她是土耳其人,名字叫“SAVDA”, 30年前随父母一起来到这里。
    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沿途没什么人,路两旁是枝繁叶茂的森林,走了将近半个小时的样子,汽车拐进一条绿荫小路,眼前是另一番景象:风格迥然的一座座别墅映入眼帘,房子前的灌木丛被人修剪的整整齐齐,整片住宅区宛如 “世外桃源”,7拐8绕的就到了她的家,她家是一座3层小楼,我们被安排在3楼,有一个卧室、一个洗手间,一个客厅,房间的设施一应俱全,有微波炉,电水壶,烤箱,彩电、冰箱。客厅前、后门都可以通向花园,花园里有棕树,还有一些不知名的花草,从3楼看下去,2楼还有一个凉亭,摆了一张餐桌和几张餐椅,有个BBQ用的炉子,这是澳洲人传统的烧烤。
    晚上,男主人给女儿介绍她要去实习单位的情况,只见他们一会说,一会笑,从单位的工作性质到具体都做些什么,说得很详细。还事先准备了一张布里斯班的地图,把布里斯班的旅游景点和购物最佳地方以及如何乘坐BUS等,都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直到晚上9点多。窗外一片寂静,由于奔波了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已进入了梦乡,等到窗外不知名的各种鸟 “唧唧喳喳”叫时,天已大亮,我一看表,才早上3点多,布里斯班的太阳起得真早,开始几天我真是不习惯在这百鸟争鸣的环境中入睡,所以每天早上鸟叫声就是我的闹钟,它们一叫我也睡不着了。
    SAVDA在超市上班,一个星期只上两天班, 虽然我的英语差劲,但她仍喜欢跟我讲话,说是可以提高英语水平,SAVDA不厌其烦地和我困难的交谈着,为了使我能够明白,夸张的手势并张大着嘴,为了和她交谈,我尽量在脑海里搜索20多年前学过的英语单词,到了这个英语环境居然经常会突然的从脑海深处蹦出来,起码SAVDA能明白我说的什么意思,我觉得自己说英语时,就想起外国人说中国话的样子,想起来就忍俊不已。
    我和SAVDA一家相处了两个月,深深地感到,你身处英语环境中,不下功夫学是根本学不会英语的,SAVDA的妈妈来澳洲30年了,还不会说英语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了。对于我来说,语言不通固然是最大的生活障碍,但也不是想象的那样寸步难行。我发现在这里生活,只要你敢讲,大概意思别人还是会听得懂的,因为人是有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运用的呀!只要记得单词,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往外蹦,完全可以不讲语法,别人也能懂个大概,只是自己不要不好意思就是了,对方会很耐心的面带微笑的努力去搞懂你要表达的意思。
    我记得有一次SAVDA和朋友去看电影了,只见一个30多岁的澳洲人在敲我的门,门是落地的,我很紧张,这要是在中国,我一定把他当成抢劫犯了,由于语言不通,主人也不在家,但他不厌其烦的敲我的门,无奈,只好开门,他看我是个亚洲人,也尽量用比较简单的话问我“SAVDA?”我说“GO OUT”意思是出去了,后来才知道应该说“GET OUT”,GO OUT有滚的意思,他问“WHERE?”我说“GO TO CINEMA”,他又说了好多话,我只听懂了KITCHEN这个单词,而且他在墙上做出刮的手势,我理解他是要给SAVDA家刷厨房的墙,我就说WALL?他就YES,接着就手舞足蹈的比划着,想要说明什么,但又说不清楚,也不打算再解释什么了,就说“DO YOU WANT TO ME TO COME IN?”这句话我倒听懂了,但主人不在,我怎么能让他进来呢,你说你是来给主人收拾厨房的,但没经主人同意,我是不会放他进来的,他以为我没听懂,就走了,不一会,他拿了一张纸,写一个字说一下,写的还是“DO YOU WANT TO ME TO COME IN?”我说“NO”,我让他WRITE,PAPER,他明白了,于是就给SAVDA留了个字条,晚上SAVDA回来,我让女儿把情况告诉了SAVDA。
    每隔一天去GARDON CITY (SAVDA家附近购物中心)去采购,买点牛奶和菜,走路已经成了我的一大享受。呼吸着清甜的空气,欣赏着路边象地毯一样的青草地,端详着家家户户院子里种植的各种花卉和果树,听着唧唧喳喳的各种鸟的叫声,半个小时的路程不会遇到一个人,只有身边急驰而过的汽车,遇到有斑马线和行人可以走的标志可以放心大胆的走,因为汽车在这里要给你让路 。澳洲的太阳却比中国的毒的多,毒得让你在外面晒上半个小时就让你退一层皮。在这里,虽然太阳很毒,但我从没看到有人打伞,我实在受不了火辣辣的太阳的烧烤,打起了太阳伞,女儿说满街只有你一个人打伞,我热得也顾不了那许多了。阳光是属于澳洲人的,你听过这个说法吗?不管怎么说,澳洲人对于阳光的热爱程度,的确让其他国家的人望尘莫及。
    记得有一次去GARDEN CITY(SAVDA家附近的购物中心),女儿在家已教我怎么说火腿,但走时忘了带那张纸条,所以我就指着火腿肠说,THIS,又说TEN,就是十片,谁知她还没听懂,又问了一遍,PARDEN?我拿手指比了个十字,又重复了一遍TEN。晚上女儿回到家里听说后捂着肚子笑,说你比的十是中文的十,人家怎么认得,呵呵,虽然闹了笑话,但把东西买回来了,也不简单了。我们住的这个地方太不方便了,要走30分钟才能到超市,那怕是买一袋盐也得去超市,不象我们中国,居民区到处是小商店,买什么都很方便。
    在布里斯班期间,我和SAVDA是 共用一间厨房的,厨房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厨房设备应有尽有,但对她的案板和炉子我却不敢恭维,澳洲人的案板竟然是一块玻璃,切菜刀是那种窄的,象我们的切西瓜的刀,切菜还凑合,但切肉就很困难了,在这种玻璃案板上切鸡翅或排骨简直就不可能,稍微用点劲玻璃案板就有可能碎,锅就象我们中国的烙饼锅,炒菜时菜总是溢出来,炉子呢就象孩子们玩的“模拟人生”游戏里所看到的那样,是电磁炉,有四个炉盘,开始的时候我一点 都不习惯,把油倒进锅里,要有十分的耐心等待把油烧热,而且我们中国人做菜,溅得炉子四周都是油点,把SAVDA雪白的厨房墙壁搞得到处是油,使我十分狼狈,SAVDA总是安慰我说“That’s all right”,后来SAVDA买了一个电炒菜锅,我就在3楼炒菜,才使我从尴尬的境地解脱。
    在布里斯班期间,我参加了几次SAVDA家的PARTY,也和SAVDA去过她的朋友家,然而他们的热情和过度的客气,加上语言的不通,使我很拘谨,女儿把我的这种拘谨说成是没见过世面。有一次,SAVDA邀请我们参加他们家的BBQ,BBQ是澳大利亚人的一种自助烧烤,来聚会的朋友每人都带一道菜,这样大家即有机会品尝各种口味,也不会增加主人的负担。SAVDA也邀请了我们,既然人家邀请你,也不能白吃,女儿就买了一包肉肠。女儿给客人烤BBQ,她的烧烤技术得到了朋友们的赞赏,说她只来了两年多,就烤的这么好,可以称的上是地道的澳洲人了。其中有一位朋友的姐姐和姐夫在江苏扬州教英语,对中国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直在聊一些有关中国的话题,我们一边吃一边聊,虽然晚饭只是毫无味道的烤牛肉,几块土豆,几片生西红柿,几块西兰花,毕竟是另一种文化的体验,也感觉蛮新鲜的,他们的食物实在是不如他们的房子和他们的设备那样令人赞叹,原始人一样,吃的什么呀,真是受不了。
    我们每天食物的变化很少,早餐是清一色的牛奶麦片,我们中国人从记事起就被父母告知,不要吃生冷食物,但在这里要喝热的才是笑话呢,女儿说入乡随俗吧,所以每天喝的是冰镇牛奶和饮料,女儿每天上班时,我给她做个三明治当做午餐,就是2片面包片,夹点生菜,几片西红柿,抹点黄油,再加奶酪,一片火腿肠,撒点沙拉酱,我中午也是吃这个,晚上通常是做米饭,炒中国菜。女儿上班走后,打开电视看看电视,虽然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有声音的陪伴也不觉得寂寞。有一天打开电视,看到了中央电视台的4频道,心里一阵惊喜,从电视上得知温家宝在访美,1月13号就开始春运了,1月22号过春节,由于煤炭供需紧张,有些企业乱加价,柯受良意外死亡等一些有关中国的消息。
    和SAVDA一家去看过两次电影,一次是《魔戒3》,我有5年多没看电影了,来澳洲看的却是英语电影,女儿偶尔给我翻译一下,好在看过了前两部,还是基本能看懂,不过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这种童话色彩的电影,故事情节也很简单,就是把一个要将人类毁灭的戒指放到魔鬼城的火里烧了,就拍了3部电影,每一部都3个多小时,而且还那么卖座,听说第3部第一天上映在澳洲就卖了500万澳元,而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不错的童话故事,为什么就不能拍成电影让全世界欣赏了解中国呢。女儿说这里追求的就是这种享受的生活,有那么多人和你一起看,和你同喜同悲,感觉是和在国内看电影不一样,看完电影很长时间我们还沉浸在电影的情景中,谈论电影中你最喜欢的那段。
    在国内时,觉得我们中国有上下5000年的历史,外国人对中国自然很了解,没想到他们对我们中国所知之少令人吃惊,比如,他们不知道香港、台湾和我们用的同一种文字,说的同一种语言,HAYDEN(SAVDA的儿子)以为中国人还象电影里所看到的那样,男人穿长袍马褂,我们邀请他长大后到中国来玩,他天真地问我们,我去中国该穿什么衣服呢,我们告诉他,现在中国人和你穿的衣服差不多,电影里所穿的衣服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他们还专门租了录象带《卧虎藏龙》来和我们一起看,他们说他们看了许多遍《卧虎藏龙》,但每次看都有新的感受。我在国内时看过《卧虎藏龙》,这次看的虽然是英语的,尽管听不懂,但不知怎么回事,觉得和以前在家看时有不同的感觉,武打和风景都很不错,其实中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可以拍成电影,不一定只有落后和愚昧的东西才能走向世界,外国人了解中国,电影是很重要的渠道,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自己一些很正面的东西介绍给外国呢,搞的让外国人觉得我们还很落后,真是太悲哀了。
    在这里居住了一段时间,对这里的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里的人是很文明,但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那怕是不认识的人见面都要HI,这已是一种习惯,但人和人又是那样的陌生,朋友请你出去吃饭,只是坐在一起,而钱还是各付各的,生日礼物送你一个99分钱的礼物,再好的朋友到你家做客,出门也只送到家门口。澳洲人的小气也是有名的,SAVDA家里有空调,但热的时候白天是很少开空调的,有时去GARDEN CITY喝咖啡,有时去他岳母家。。还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时带了一盒饼干和一袋薯片,一般他们去人家家里做客,都带一盒饼干,摆到桌子上,喝着咖啡,算是午饭了,薯片没吃完,她又装到她的包里拿走了,真是太不同了,但这就是人家的习惯,司空见惯,所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要了解和信任是很难的。
    澳洲人爱好运动,到处可见人们的各种户外活动。他们很爱游泳、打球、冲浪、蹦极、跑步、玩滑板、打高尔夫等,人们充分享受大自然给予人类的阳光与空气。 在布里斯班我和SAVDA以及她的儿子HAYDEN去爬山,所谓的山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只是一个小山坡,就在SAVDA家住的后面,山上有很大的一片树林,我们爬到山顶,可以眺望布里斯班的景色,我们坐在山顶休息,照像,看着HAYDEN荡秋千,有时候觉得快乐其实是很简单的。
    2004年那天是悄悄的到来的。自来到布里斯班后,时间概念对我来说是如此的淡漠,在这远离CITY的地方,很少见到人,周末和节日对我也没什么特殊的意义,2003年的最后一个晚上,从CITY方向传来的礼花声猜到是新的一年到来了,房东一家去朋友家参加PARTY,撩开窗帘发现窗外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一样的寂静,一样的黑暗,这就是我50年来在国外度过的炎热的,又是如此寂静的元旦。
    临走之前,SEVDA请我们吃她亲手做的意大利饭——拉撒尼,我看了整个做的过程,把买来的做拉撒尼的面皮,象饺子皮那么薄有20厘米见方,把面皮下到锅里,捞出来后,铺到烤箱盘里,上面撒上一层拌好的肉馅,有西红柿酱和奶酪,再撒一点用面糊糊调好的料,再放一层肉馅和面糊,直到把拷箱盘放满,然后放到烤箱里烤一个小时,好了后再晾半个小时,然后切成小方块放到每个人的盘子里,拉撒尼的味道还不错。在中国的大年三十,男主人带我们去SUNNEY BANK去采购,那是台湾人开的购物中心,已经张灯结彩,挂起了鞭炮,能感觉到节日的气氛。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世界上确实是在日异增长,我们住的这家人,对中国的饮食、武术、春节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也很感兴趣,我带了一盘李娜的MTV,这家十岁的小男孩整天和我一起听,并能哼几句,我看他很喜欢,就把这张碟送给了他。他也很关注中国的春节,单词加手势给我描述,我虽然听不懂,但我明白他说的是春节中国人都要舞龙、舞狮以及放鞭炮,还说春节要和我们一起去中国城过节。那天我做了4个菜,红烧鸡翅,鸡蛋炒西红柿,牛肉炒大辣子,炒青菜,主食是米饭,我一边做,一边说,SEVDA一边记,就我这英语水平,这2个月来我们竟然能交流。我和她说话基本都是一个单词,比如我做鸡时,考虑到她要记,尽量都把程序说一遍,我就说,oil,first(油,首先),hot(热)suger(糖),red(红,意思是糖变红了),chiken(鸡,意思是把鸡倒到锅里),chiken red(鸡,红,意思是鸡变红了),woter(水,意思是倒水),就这样一个字一个字把四个菜的过程都讲完了,她也记完了,我说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等我女儿回来,你可以问我女儿,她说我都明白了。年三十,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和一家语言不通的朋友在一起吃饭,有着不同的感觉。大年初一, SEVDA、HAYDEN和我一起去CITY与女儿汇合,去中国城感受过年的气氛,走到CITY就听到了敲锣打鼓的声音,我顾不得女儿还在市政厅等着,就拉起HAYDEN去看,只见几只狮子在大街上舞着,不时地向行人扑一下,有个狮子还停下来在HAYDEN身上蹭着,HAYDEN说他看过舞狮子,但还没这么玩过,因为女儿还在等我们,所以没敢多停留,就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和女儿汇合后就赶往中国城。中国城今天很漂亮,张灯节彩,过年的气氛很浓,而且街上到处是摆地摊的,让人感觉是回到了中国。中午时分,我们找了一家中国餐厅吃饭,这是一家湖南岳阳餐厅,听的出老板是湖南人,酒店的装饰完全是按古色古香的中式布置,仿红木的雕梁画栋,墙上挂有字画、蜡染工艺品,还有三十多年前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报刊、照片,其中一张1968年的报纸,头版有一张毛主席接见红卫兵的大幅照片使我记忆颇深,俨然成了文物,被置放在精美的镜框里,挂在厅堂醒目的地方。SEVDA建议今天不要分开吃了,点几个菜大家一起吃,然后AA制,点了个鱼香肉丝,铁板牛肉,炒青菜,米饭,这是来澳洲2个多月来吃得最香的一顿饭了,吃完饭我们又看了一会舞狮就去CITY喝咖啡,也许是送别咖啡吧,今天喝咖啡是SAVDA 请客。
    离开布里斯班那天,男主人NOLE带我们去一家土耳其餐厅吃饭,餐厅很别致,墙上挂满了手织毯,地上也铺满了地毯,墙上还挂了土耳其的一些民族服装、日用品等,很有特色,吃完饭结帐时,NOLE主动给我们付了钱,在布里斯班的两个月,我们和SAVDA一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将把他们永远留在记忆的深处以及把我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们。
 

打印】【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