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那些流散在海外的雕像收集起来的价值要大于做一个雕塑家的价值——陈哲敬表述自己收集雕像的动力
●残缺也是一个标本。我们说尊重历史,所谓尊重就是要尽量保持它原始的状态,不赋予它一种新的神情或含义。——艾未未对石窟保护的看法
龙门石窟:永久的残缺
奉先寺保存的阿难雕像,双手已经残破

6月8日,我们到达龙门石窟。这天,龙门石窟旅游区里异常安静,游人稀少。正午时刻,旅游区的商铺全部门户紧闭,商家们聚在一起打牌。闲散的是老人,坐在仅有的几棵杨树的树荫之下,他们的身下是老而旧的竹椅。在正午的街市,除了玩牌的人发出的喧闹,竟没有多余的声音。
我们走进一家店铺,询问寂寥的原因,一个抱着双臂坐在柜台前打盹的年轻人说:罢市呢。我们问原因。回答说:“公家都把来旅游的人拿电瓶车拉走了,怕旅游的人来商业街买东西。公家有自己的地盘呢,他们的地盘俺们也沾不上。”
逡巡在石窟景区的商贩们流露出过人的精明。我们看中了一本《龙门流散雕像集》,把书翻来转去却找不到印刷的定价,定价的位置上被纸糊住。卖书的女孩子开价480元。我们在石窟研究所拿到这本书,封底印着定价:80元。
到了石窟,首先看到的是窟前的铁栅。铁栅将石窟与游客拉开两米左右的距离。铁栅竖起来的部分很尖利,有个游客不小心被划了一下,手臂马上就渗出血印。最触目的是窟顶的水泥板,那是用来防风沙雨雪的,这是千年石窟之顶惟一的遮蔽物。
被盗割的佛手,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龙门石窟令人舒服的是它所处的环境。宽阔的伊水在龙门山之间铺开,横贯而流,远望伊河南岸,山势逶迤,草木葱茏,掩映在林间的是古刹的姿影,时闻钟磬之声。青山翠柏,青瓦古寺,看上去犹如胜境。著名的龙门石窟就营建在这伊水两岸长达一公里的龙门山崖壁上,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块。
我们刚刚结束对云冈石窟的考察,再看龙门石窟,直觉就是单薄。石窟整体的结构缺少恢弘气势。其次是它的残缺。一个窟一个窟的走,一个龛一个龛的看,满目是残断的手臂、消失的头颅、风化的躯体和坍塌的下肢……龙门石窟给我们的印象就是“残缺”。
破碎的浮雕
在宾阳中洞,我们试图寻找到《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两幅浮雕的原位。
被护栏围起来的宾阳中洞难以进入,只能看到正壁被凿掉头部的几尊雕像。
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林树中曾经看到两幅大型浮雕,一幅是《皇帝礼佛图》,一幅是《皇后礼佛图》。
这两幅浮雕曾经雕刻于宾阳中洞左前壁。但林树中看到它们的时候,一幅在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一幅是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这两幅浮雕出现在异国博物馆时却是千苍百孔,它们是被一块一块凿碎,用麻袋运往北平,又在北平拼接后运到美国的。
法国人沙畹镜头下1934年的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研究所研究员王振国介绍:“《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被盗凿的时间大约在1930年至1935年。参与盗凿的有河南省偃师县杨沟村石匠王光喜、王水、王惠成三人。按北平古玩奸商岳彬和美国人普爱伦签订的秘密合同,由洛阳东关的古玩奸商马龙图出面,勾结偃师杨沟村的伪保长王梦林、该村土匪王东立、王毛、王魁等人,持枪胁迫石匠们秘密进行盗凿。3名石匠借着微弱的手电筒亮光,对着照片打凿的。据王光喜后来交代说,常去的有3个人,主要工作是凿宾阳洞北壁下面的身子,按凿的多少收钱。据3名石匠交代,他们盗凿浮雕的时候,先把头凿下,再凿其他部位。”
记者在龙门石窟研究所看到当年岳彬与普爱伦签订的秘密合同:
立合同人普爱伦、彬记今普君买到彬记石头平纹人围屏像拾玖件,议定价洋一万四千元。该约定立之日为第一期,普君当即由彬记取走平像人头六件,作价洋四千元,该款彬记刻已收到。至第二期,彬记应再交普君十三件之头。如彬记能可一次交齐,普君则再付彬记价款六千,如是,人头分两次交齐,而该六千价款,亦分二期交付,每次三千。至与(于)全部平像身子,如彬记能一次交齐,而普君再付彬记价款四千。如是,该身仍分两次交齐,而此四千价款,亦分两期,每期二千。以上之货,统计价洋一万四千元。至与(于)日后下存应交之货何年运下及长短时间,不能轨(规)定。倘该山日后发生意外,即特种情形不能起运,则该合同即行作废,不再有效。此乃双方同意,各无返(反)悔,空口无凭,立此合同为证。
林树中介绍说,1950年,混迹北京琉璃厂的岳彬因犯盗卖国家文物罪被公审枪决。
盗凿的斧锤声
龙门石窟成千上万的造像中,体形最大、形态最美、艺术价值最高的,当数奉先寺中的主尊卢舍那大佛。奉先寺位于龙门西山南部的山腰上,是一个南北宽30至40米、东西进深近40米的露天大龛,这里共有九尊大型雕像,均依山凿石而成。正壁(西壁)造像五尊,中为卢舍那,左为弟子迦叶与文殊菩萨,右为弟子阿难与普贤菩萨。主尊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厘米,头部400厘米,仅耳朵就长达190厘米。比通常的一个人还要高出一截。但是卢舍那小臂以下肢体几乎崩塌殆尽。卢舍那边侧的迦叶像已经十分残破。在奉先寺的群像中,阿难造像除了双手残破,算是比较好的。卢舍那大佛龛的南北两壁上,各雕着一个天王像和一个力士像,南壁的天王像与力士像大部分已经崩塌。
因为龙门石窟在历史上和近现代曾惨遭破坏和盗凿劫掠,出现在观者面前几近满目疮痍。
为什么在龙门石窟随处可见盗凿的痕迹,而在云冈石窟很少?
艺术家艾未未的说法是:主要是因为石雕的材质。云冈山体是砂岩,被凿很容易碎裂,而龙门山体石质坚硬,盗凿不容易碎裂。
法国人色伽兰在《中国西部考古记》中形容“龙门造像具有艺术及技艺的优长,为别处匠师所不可及”。宋元以前,龙门石窟就已受到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北宋真宗皇帝于1015年命沙门栖演负责维修石像17339尊。元代文学家萨都剌写的《洛阳龙门记》感叹龙门雕像或碎首,或捐躯,极少完整者。不过清代以前的龙门石窟虽然有破坏,但也还有建设。龙门石窟真正的劫难是在民国建元到“文革”前后。
“早在1965年11月,中国文物博物馆研究所与龙门文物保管所联合组成调查小组,现场调查龙门被盗凿痕为720处。”一直致力于研究龙门石窟流散雕像的王振国介绍说。1991年-1992年,王振国对龙门石窟被盗情况作了复查,写出了《龙门石窟破坏残迹调查》报告。勾勒了龙门佛雕被盗的大致情形。他总共调查了破坏严重的重点窟龛96个,已发现被盗走佛及菩萨等主像262尊;毁坏其他各类像1063尊;龛楣8处、说法图浮雕10幅、本生故事浮雕2幅;本行故事浮雕1幅,礼佛供养人浮雕16幅,碑刻题记15品等等。上述数字虽然只统计了96个重点窟龛,但可以认为大体上概括了龙门石窟被盗凿总数70%左右。
“真正参与盗凿文物的只有三种人,一为外国的文物商人,二是中国的文物贩子,再就是利欲熏心的当地农民。一般人都不会干这个事情,因为迷信,一般人会忌讳盗取佛像。你要弄一个佛头肯定要有一些手段,让一个孩子拿斧头敲还不敲坏了?”供职于洛阳市公安局的郭建新对记者说。
“中国人以前不知道文物值钱,在洛阳地底下到处都是文物,以前人们挖出一些文物,如果不懂得值钱就会扔了。后来有文物贩子来洛阳收购文物,就把人的兴趣带起来了。”郭建新说,“当地有句俗话说,‘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1990年代初洛阳盗取文物就很疯狂,疯狂到一个村子,几百户人家,都参与盗取古墓。洛阳市公安局的一个缉私队长就因为倒卖文物被枪决了。他是把那些从文物贩子手中没收的文物重新倒手,获取暴利,和他同伙犯案的是他的手下。当时每一个分局都有一个缉私队,那年分局里缉私队几乎全军覆没,除了队长被枪毙,很多缉私队员都被判刑,判得最少的一个年轻人被判了8年。”
龙门石窟近年被盗的一个大案发生在1995年。那年,石窟丢了一个真人大小的佛像,偷佛像的是南阳的一个农民。郭建新回忆说:“那人早就看好了一个雕像,那个雕像可以移动的,是从别处放到那个位置的。那个人瞅好了路线,在晚上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就去运佛像。他带了4个人,在那个石窟扒了个洞,然后把那尊佛像从洞窟中扛出来。他们在仓促中下山,不小心把佛像摔到地上,佛像的头摔断了。那个人就把那个断了头的佛像运回家埋到坟地里等着出手。因为这个东西除了倒卖文物的人,别人不要。当时那是个震动全国的大案,上级领导一天三过问,压力很大。我们把洛阳所有参与过盗卖文物的人都排了一遍。后来有个线索就查到了南阳,那个人还没来得及把偷盗的文物出手我们就把他抓了。那个石雕1000多斤,想出手也不容易。我们抓住那个人,他就把雕像从坟地里刨出来。”
流散的佛像
2003年5月,美籍华人陈哲敬携带着他所藏的两尊“高树龛”佛头回到中国。
70年前丢失于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上层“高树龛”的佛像在海外辗转漂流,终于在70年后得以短暂地复归原位。“高树龛”佛头复位成为中国文物界在2003年度最热闹的事件。
陈哲敬1950年代初在上海“充仁画室”学习素描、水彩、油画和雕塑。1950年代中,他转赴香港,以雕塑为业。1960年代后,陈哲敬移居美国,常常有机会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费城大学博物馆,观赏那些来自中国石窟的佛雕。看到太多的遗散在海外的中国佛雕艺术之后,陈哲敬生出收藏中国古代雕塑品的愿望:“把那些流散在海外的雕像收集起来的价值要大于做一个雕塑家的价值。”
“上世纪初,北京琉璃厂古董店的石佛头还无人问津。古董商有没人敢要佛爷头。”陈哲敬在欧美的古董商处打听到最早开始买卖中国古石雕的是法国人。然后有日本的山中商会经营中国佛雕,而且规模较大,该商会在日本、美国开设分店多处。1927年前后,流失海外的天龙山石雕全部为该商会所盗凿。
1914年,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开始收藏中国古石雕。同年,伦敦的维多利亚·亚尔特开始收藏中国石雕头像。陈哲敬根据他们编辑画册时征集到的实物照片推断,应属龙门石窟流失雕像。法籍华人卢芹斋初在巴黎,继在纽约,开设了战前最大的中国古董店,流失到海外的石雕多数由其包办。随着西方考古学者对中国石雕的关注和研究的热潮,中国石雕的价值逐渐被世界所认识,也引起了更多的觊觎。北魏皇室开凿的古阳洞、莲花洞、宾阳中洞的佛头、菩萨头多被盗劫,存者寥若晨星。
1991年春,陈哲敬从美国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得一件北魏时期的佛头(高32厘米)。据这位收藏家称,他是在十多年前从比利时购买的。陈哲敬以多年的经验判定这件佛头是龙门之物。后来陈哲敬把该像的照片寄给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专家汤池先生,汤先生断定此佛像非古阳洞莫属。这年冬天,陈哲敬赶到龙门石窟,为这件佛头寻找原位。这件佛头的原位就在古阳洞北壁上层的“高树龛”中。该龛是童子牵华绳圆供龛,内造一释迦牟尼坐佛(禅定印)。陈哲敬所得的佛头,正是这尊释迦牟尼的佛头,该佛像身首异处至少已有70年之久。
与此同时,陈哲敬所收藏的另一件唐代菩萨头像,也在龙门找到了原位。陈哲敬在龙门各洞窟考察时,发现火烧洞上方的石雕造像风格及残迹尺寸,似与所藏之品相合,归后以实物正反面外形,尺寸等资料寄龙门核对,经专家仔细勘察,证实这件观音菩萨头像即为火烧洞主尊的左胁侍菩萨像。
“高树龛”佛头的回归使很多热爱中国文物的国人期待龙门石窟的佛雕能够身首合一,然而在几天的展览之后“高树龛”的佛头又由陈哲敬带走。“高树龛”佛头复位仅仅是在模拟实验中完成。龙门石窟的“高树龛”的释迦牟尼依然是身首异处。
中国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会的总干事王维明女士说:“陈哲敬先生不是捐赠,要想使龙门石窟的佛像身首合一,还需要各方面的谈判。因为上百万的资金一直难以落实,谈判至今悬置,各方面很难达成共识。高树龛的佛头流散海外70年,从1991年重归陈哲敬手中,直到今天,虽然在自己的国家,依然身首不能合一,这是令人惋惜的。”
“残缺也是一个标本。我们说尊重历史,所谓尊重就是要尽量保持它原始的状态,不赋予它一种新的神情或含义。但现实是我们经常不是在诋毁一个文化,就是夸张一个文化,对文物回归,我们经常会看到煽情的宣传。但是如果我们把那几千万的资金用于保护那些被风化的雕像,把尘土掸掉,把碎石清理干净,能够让保护文物的人拿到正常的薪水,能够让他们没有忧虑地投身保护工作。这样比简单地作那种文物秀更有意义。”
下一页 |